Monday, September 30, 2013
學習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!
教育孩子這件事並不是很難,我們只需要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:培養一個懂事明理、善於學習、自主獨立、自信積極、快樂感性的孩子,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。
培養懂事明理的孩子:總是把“聽話”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。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,而是要成為懂事、明理的孩子。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,而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要那麼做。
懂道理的孩子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,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,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、交流——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、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。
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,也需要紀律和規矩。他們既需要培養自信,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。關於“規矩”,首先要把與規矩相關的道理講清楚,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從;在規矩的限制範圍內,孩子有完全的自由;違背了規矩,孩子將受到預先講好的懲罰;規矩越少越好,這樣才能發揮啟發的功效。
另外,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,教育孩子時,眼光要放長遠些。好的父母能為孩子創造寬鬆的成長環境,他們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才給以建議和幫助,他們更善於引導孩子,善於和他們溝通,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期望或價值觀。
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:在今天這個素質教育的學習環境裡,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成績。但是,孩子也要面臨一定的壓力,我們不要總是將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加在他們身上。
太高的目標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,讓孩子產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。因此,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,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;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一,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。
其實,對孩子來說,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。有一句格言說:“我聽到的會忘掉,我看到的能記住,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。”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這句話真的非常有效。via:幸福拳